新华社nbsp将加强三方面学科力量建设南繁硅谷
作为国家队,中国将聚焦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引进、表型基因型研究、南繁种质生物安全三大学科领域,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设施装备、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助力建设“南繁硅谷”。 ......
农业属于第一级产业,包括作物种植、畜牧、渔业养殖、林业等活动,负责主副食和经济作物供应。[1]农业的主要产品是食物、纤维、能源和原材料(例如橡胶),其中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食用油、肉类、奶制品、蛋和菌类。全球农业年产出约110亿吨食物[2],3200万吨自然纤维[3]和40亿立方米木材。[4]不过,其中有14%的食物在到达零售环节之前被浪费。[5]自20世纪开始,基于单一作物种植的工业化农业开始成为世界农业产出的主要来源。
作为国家队,中国将聚焦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引进、表型基因型研究、南繁种质生物安全三大学科领域,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设施装备、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助力建设“南繁硅谷”。 ......
秸秆还田是推动稻田地力和产能提升的重要举措。近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召开东北黑土区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效果现场观摩与研讨会,推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
10月12日,中国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院试验基地组织召开了“熏蒸消毒微型薯培育蛭石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观摩会”。观摩会现场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威百亩熏蒸消毒后......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老龙河基地,对种植的“中棉113”品种棉花进行现场测产,百亩攻关田籽棉平均产量达到750.3公斤/亩,千亩示......
中国中国水稻研究所10月1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举办“典型区域耕地土壤健康评价与功能定向培育”工作推进会暨现场观摩交流会。记者在会上获悉,中国水稻研究所深入推进稻田土壤健康评价体系建设,目前已......
今年以来,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所加强科企合作,推广“中谷19”等小米优良品种,推进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产业化应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中谷19”是自主选育的春夏兼播的谷子新品种,具有优......
长城工程科技会议生物育种主题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们建议,要在生物育种创新能力、种业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作物科学研究......
从食物匮乏到解决温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体现在人们的餐桌上,6月7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随着人均GDP提高,居民膳食持续升级,未来,中国将大幅增加动物......
6月7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405万亿斤。 据悉,《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由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制,于201......
10月16日,在中国南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上,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分别与三亚崖州湾科技理局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入驻月亮岛开展科研活动。据悉,该部署旨在关口前移,应对外来物种入侵与动......